当前位置:首页 > 书籍与资源推荐 > 正文

课程推荐(b站excel课程推荐)

123 发布:2024-10-29 08:50 57


  整理 | hanzhen

  排版 | Groodies

* * *

  社会性别研究

  本课程通过讲课、讨论、演示和视觉资料等,讲解社会性别理论,讨论性别平等议题,实践女性主义方法论,力图让社会学系的学生能够掌握社会性别的视角,具备透过性别看世界的能力和把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分析范畴来进行学术探讨的能力。

  ▎课程信息

  开课教师:沈奕斐

  开课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上课地点:邯郸校区

  课程时间:周五 4-5 节

  考试方式:论文

  课程类别: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专业选修课

  学分:2.0

  ▎评分标准

  平时表现:20%,课上表现,包括课堂纪律、讨论和活动的参与等

  关于出席率:旷课两次,下降一个等级

  期中考试:40%

  主题:心声—— “事说新语”改编剧演出

  形式:小组演出。

  要求:以随机的方式组合成 6-7 人一组的团队,选择一个传统或耳熟能详的故事,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进行改编,选择一个性别研究主题,充分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比较现代语境和文化,形成一部 15 分钟以内的小品,作公开演示。

  评分标准:满分 40 分,分为两部分打分,首先,根据小组现在表现打分,满分 30 分,其次,小组内部成员互评,满分 10 分。个人的分数是小组分加个人分。分数通过排序做一定的转换。

  期末考试:40%,写论文,字数不限

  主题: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新闻事件

  要求:选择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类型的新闻事件,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相关理论,探讨媒体报道新闻背后的性别盲点和刻板印象,并对此现象进行交叉性视角的深入分析。

  在分析中具体事件时,需要关注人群的不同特征及不平等的维度:性别、阶层、年龄、职业、民族、城乡背景等等,希望能够以小见大,尽量选取单一事件或同类型事件来阐述,而不要流于宏大叙事。探讨性别不平等问题时,可以考虑一下四步:

  1. 首先寻找某一领域、事件、空间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2. 论证这种性别差异背后是否存在不平等?

  3. 再思考在这种不平等所体现的歧视强度,那一类群体会是最大的受害者?

  4. 有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

  ▎课程安排

  第一讲:社会性别——一种批判的视角

  第二讲:社会性别概述

  第三讲: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两次课)

  第四讲: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五讲:社会性别视角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六讲:身体就是战场(两次课)

  第七讲:性政治

  第八讲:家庭领域中的社会性别制度

  第九讲:工作领域中的社会性别制度

  第十讲:知识、语言与空间

  第十一讲:惯习、教育、宗教、媒体文化

  第十二讲:公共政策和社会制度

  第十三讲:总结:性别平等的理想图景以及实现途径

  ▎参考书目

  1. 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2.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I、 II》, 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年。

  3. 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年。

  4.《女权主义理论读本》,佩吉·麦克拉肯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5.《女性主义研究方法》,孙中欣、张莉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年。

  6.《社会性别与社会读本》,冯梵梵、郑岩芳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0 年。

  7.《男性研究》,王政,张颖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2 年。

  8.《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鲍晓兰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年。

  9. 高彦颐:《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苗延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年。

  10. 王政:《越界:跨文化女权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1.《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 1987~2003》,杜芳琴、王向贤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2. 苏珊·鲍尔多:《不能承受之重:女性主义、西方文化与身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年。

  13. 熊秉纯:《客厅即工厂》,蔡一平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 年 1 月 1 日)

  14. 毕恒达:《空间就是性别》,台湾 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

  15. 朱丽亚﹒伍德:《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

  16. Michael S. Kimmel, 2000, The Gender Society,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 Butler, Judith. 2006,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18. Kramer, Laura. 2005, The Sociology of Gender: A Brief Introduction, Unknown Roxbury.

  19. Lorber,Judith. "Gender Inequality: Feminist Theories and Politics, Third Edition",Roxbury Publishing Company.

  20. Beck, Ulrich and Elisabeth Beck-Gernsheim. 2001. Individualization: Institutionalized Individualism and its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sequences. London an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1. Chinese Femininities/Chinese Masculinities: A Reader (Asia: Local Studies / Global Themes), edited by Susan Brownell and Jeffrey N. Wasserstrom, 200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2. Maureen Sullivan, 2004, The Family of Woman: Lesbian Mothers, Their Children, and The Undoing of Gend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3. Yuko Ogasawara, 1998, Office Ladies and Salaried Men: Power, Gender, and Work in Japanese Compan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4. Apter, Terri. 1994. Working Women Don’t Have Wives. St. Martin’s Press.

  25.Tichenor, Veronica Jaris. 2005, Earning More and Getting Less: Why Successful Wives Can’t Buy Equalit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6. Lorber, Judith. 2005, Breaking the Bowls: Degendering and Feminist Chang, New York: W. W. Norton.

  注:凡是英文书籍,在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资料室(文科楼 8 楼)均能找到。

  中国近代社会性别与妇女史

  ?▎教学目的

  在国际学界,社会性别(gender)已经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析范畴,以新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历史的新学术成果大量涌现;但在中国史学界相关研究明显滞后。本课程旨在介绍目前妇女研究、社会性别研究和妇女史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理论、方法和研究实例),促使学生理解知识生产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希望借此课程,培养学生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能以批判的眼光挑战历史与现实社会的“性别”定式,思考如何推动将社会性别分析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本课程重在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探讨,强调对知识生产,包括历史研究的具体历史和学术背景的关注,提倡以分析批判的眼光看待一切历史知识,包括我们正在生产的历史知识。

  ▎课程信息

  开课教师:陈雁

  Email:chenyan@fudan.edu.cn

  Office Hour:每周三上午 9:00-11:00 光华楼西主楼 1819 室

  Tel:55665029

  开课院系:历史学系

  上课地点:邯郸校区

  课程时间:周一 1-2 节

  考试方式:论文

  考试时间:期末论文上交截止时间为 2018 年 1 月 15 日

  课程类别:历史学系专业选修课

  学分:2.0

  

  ▎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本科生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将安排学生与教授共同阅读相关研究论文与专著,教师有一定课时的专题授课,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本课程将结合视觉材料讨论历史知识生产,因此围绕纪录片的观看与讨论也将是本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

  一、开题:现状与分析 (9 月 11 日)

  李志生:《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王政、高彦颐主编:《女权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历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年。

  二、什么是社会性别 (9 月 18 日)

  莫尼克·威蒂格:《女人不是天生的》

  *盖尔·鲁宾:《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载《女权主义理论读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 年。

  三、从妇女史到社会性别史 (9 月 25 日)

  *Joan Scott, “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in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91/5, 1986.

  王政、贺萧:《中国历史:社会性别分析的一个有用范畴》,《社会科学》,2008 年第 12 期。

  四、身体史(一):身体研究与身体史 (10 月 9、16、23 日)

  高云翔:《‘健美’在国难时期传入中国:女权主义与民族主义》,Gender History,Vol 3, 2006。中译本见《女权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历程》。

  *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新星出版社,2006 年。

  *游鉴明:《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 1895-1937》,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纪录片:《幕后故事》

  四、身体史(二):缠足与废缠足运动 (10 月 30 日)

  杨兴梅:《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近代史研究》,2000 年第 4 期。

  *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江苏人民出版 2009 年。

  *杨兴梅:《身体之争: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

  专题讨论:我们的身体谁说了算? (11 月 6、11 月 13 日)

  五、男性历史 (11月20、27日)

  *Susan Mann, “The Male Bon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05, No. 5 (Dec., 2000), pp. 1600-1614.

  *雷金庆:《男性特质论:中国的社会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年。

  参考阅读:王政、张颖主编:《男性研究》,上海三联出版社,2012 年版。

  纪录片:《男人这东西》(片断)

  六、国家、民族与妇女:妇女与中国的现代化 (12 月 4 日)

  贺萧:《危险的愉悦——20 世纪上海娼妓问题与现代性》(集中阅读第四部·干预),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年。

  *李木兰:《性别、政治与民主:近代中国的妇女参政》,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年。

  纪录片:《姐姐妹妹站起来》、《烟花女儿翻身记》(片段)

  七、妇女解放与解放妇女:女权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 (12 月 11、18 日)

  丁玲:《三八节有感》,《解放日報》,1942 年 3 月 9 日。

  *王政:《国家女权主义?社会性别与毛泽东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Feminist Studies 31, no. 3 (Fall 2005)

  八、女权主义在中国:历史的研究 (12 月 25 日)

  *须藤瑞代:《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清末民初的人权和社会性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

  参考阅读:*Lyida Liu, Dorothy Ko, Karl Rebecca edt, the Birth of Chinese Feminis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本学期的课程材料将通过 e-learning 系统发布)

  ▎课程考试及要求

  本课程希望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文献,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出勤与课堂讨论情况计入课堂表现成绩。

  期末考试:就大纲所列阅读材料打*者,任选一篇完成读书报告一份(约 5000 字左右),在 1 月 15 日 17:00 前打印版投入 19 楼信箱,电子版上传到 elearning 的“作业”。

  评分标准:课堂表现 30% ,期末作业 70%

* * *

  昨天是台湾官方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日子,是亚洲 LGBTQ 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希望其他国家与地区可以效仿台湾的先例,为人民开辟权利与自由之路。

  

* * *

GENDER · SEXUALITY

因知而和,和而不同

知和社

关注社会性别议题

打破话语禁忌

看见标签背后的个体

(公众号评论功能已开启,欢迎理性讨论!)

0
收藏0
标签:

版权说明:如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 小宅猫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附带本文链接;

本文地址:http://xiaozhaimao.com/post/2138.html


分享到

温馨提示

下载成功了么?或者链接失效了?

联系我们反馈

立即下载